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2.使学生知道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系统。 2.让学生经历前后不同阶段心跳与呼吸次数的数据测量活动。 3.让学生知道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身体结构从外形特征转换到功能系统来划分身体结构。 2.使学生知道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身体,并和肌肉共同作用产生运动。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人体外形是由头、颈、躯干、四肢四部部分构成的。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2.让学生认识到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的结果。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2.学生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3.学生会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4.让学生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4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培养学生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的能力。会制作柱形图表 3.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3.声音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使学生知道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越低。 3.要求学生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能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4.让学生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起来的习惯。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探究的实践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能够就观察到的现象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测或理解。 3.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让学生在感知声音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 3.能分辨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目标: 1.知道减少水分,可以使被溶解的物质重新沉降出来。 2.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和原理。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