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特点。 2.知道主要化石燃料的分布概况。 3.结合实例,理解化石燃料在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4.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开发与利用化石燃料的主要措施。 5.了解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的重要意义,以及主要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和不足。
第二节 草原退化及其防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草地特点和草场退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运用世界主要草地分布图,说明草地的种类和分布。 3.理解草场资源价值和保护草地的措施和方法,树立保护草地资源的意识。
一、什么是环境 1.概念: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①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环境的组成 (1)生物要素:森林、②________、野生动物等。 (2)非生物要素:大气、水、③________、矿藏等。 3.环境的分类 (1)依据:人类对环境④______________。 (2)类型:分为⑤________环境和⑥________环境。
【学习目标】 1.了解水污染的形成机理和表现。 2.以某海域石油泄露为例,分析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学习目标】 1.简述森林的生态效益和世界森林被破坏现状。 2.了解世界和中国为保护森林而采取的行动。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耕地资源现状。 2.举例说明我国矿产资源紧迫性的表现。
【学习目标】 1.理解世界淡水资源供需状况和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举例说明中国淡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特点。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淡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和解决对策。 2.了解中国水资源现状,列举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节水措施。
1.环境观 (1)概念:人类对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①____________,也称为②________,或③________关系论。 (2)功能:决定了人类对环境的④________,并制约着人类在⑤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学习目标】 1.指出城市垃圾的产生及其特点。 2.描述城市垃圾产生的环境。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