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4、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2.运用中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3.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逐步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案例①“周口店这方水土”的分析,准确地理解“环境”的概念和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在分析事实资料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概括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的: 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目的: 1、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以及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 2、通过国内外实例深刻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逐步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目的: 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地球物种数量与分布。 2.了解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理解生物物种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意义,逐步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目的: 1.了解森林锐减的原因、特点和危害。 2.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能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3.理解森林生态功能,树立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基本含义。 2.说明世界、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3.说明世界、中国耕地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4.举例说明一些矿产资源濒临耗竭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结合实例,说明世界、中国淡水紧缺的解决对策。 2.结合实例,说明耕地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3.结合实例,说明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