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理解岩石圈的物质循环。(重点)
3.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表形态的变化。(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内力作用
阅读教材P69~P70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3.表现形式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基本形式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的运
动方向
平行于地表
垂直于地表
岩层变化
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表
的影响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2)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正误判断:
(1)内力作用都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提示】 (1)内力作用有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三种表现形式,其中变质作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褶皱山脉的形成是地壳垂直运动的体现。(×)
【提示】 褶皱山系主要是因地壳水平运动引起了岩层的弯曲变形而形成的。
教材整理2 外力作用
阅读教材P70下部至P72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
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3.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是指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的崩解和破碎。
(2)侵蚀作用:是指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3)搬运作用:是指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冰川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