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反思
这节课共上了3个学时,一个学时以教师讲解为主。信息加工前需明确的问题,明确信息内容主题,了解信息接收放特点,选择信息表达形式,选择信息加工工具,确定信息加工方法。常见文本类型,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要点等,都给学生串讲了一遍。 然后是学生实践练习。
第二个课时,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再次熟悉日常文本信息的加工要点。并且设计圣诞元旦贺卡,最后提交自己的课堂作业。
第三个课时,教师点评学生第二个课时的作品。使用书本上第四十二页评价要素来进行。文本表达的主题、意图是否鲜明?版面样式是否合理均匀?内容层次结构是否清晰?文字、标点是否恰当?排版是否符合同类文本的一般规范?能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在上课的过程对纯理论的知识点,明显兴趣低。教师的演示操作部分学生不关注,因此就导致了在实践操作部分自己不会,不知道从何下手。有的同学,甚至连用那个软件都不知道。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尽量的多提问,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手段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学生学习,迅速的进入学习状态。
上信息技术课,有学生不带课本,或者说带了课本学生上课也不用书。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是高中的一门非高考科目,学生不用教材。喜欢到计算机教室后自己玩自己。我们教师有时候觉得课本太陈旧了也不愿意使用教材。其实,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合理的利用书本,能够讲书上的知识点,同时又能够向学生讲授一些新的案例,争取最大限度的利用课本。学生上课带课本,翻阅课本勾画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加深记忆。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