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自然之道》第二课时学案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通读课文,回顾内容。
(二)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幼龟从龟巢到大海,会遇到怎样的问题?
二、研读课文,体会文章包含的道理
(一)(展示课件第六屏)出示自学提纲。
1.当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而被嘲鹰用尖嘴去啄时,“我们”是怎样做的?此时“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 “我们”救了这只小海龟的结果如何?为什么会这样?此时“我们”的心情又如何? 读一读,画一画相关的词句。
(二)全班交流。
1.结合课文3~4自然段,谈第一个问题:知道我们的做法是让向导把幼龟送到了大海里,体会我们当时紧张、焦急又迫切的心情,并说说从这紧张与焦急中感受到了什么。(展示课件第七屏)
2.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心情和神态的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
3.结合课文的第5~8自然段,理解第二个问题:“我们”救了一只小海龟,却给幼龟群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先出来的幼龟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现在那只幼龟被向导印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结果就成了食肉鸟的“美餐”。(展示课件第八屏)
4.结合对“我们”由极为震惊到懊悔、自责的心情的体会,以及课本中的插图,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
5.(展示课件第九屏)抓住“鱼贯而出”“成百上千”“无遮无拦”等词进行理解,读好第6自然段;然后读第8自然段,体会“我”和同伴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走时在想些什么。再结合向导的悲叹,说说“我们”错在哪里。引导学生理解龟群遭遇灭顶之灾更深一层的原因是“我们”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忽视了动物界本身的规则。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1.(展示课件第十屏)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结合课文或与本文所讲的故事相类似的事情,谈谈自己的理解。(先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
2.总结:这也就是本文这个故事,还有《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共同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做事要遵循自然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