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识记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特点。(重点) 2.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重点) 3.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重难点) 教材整理1 季风水田农业 阅读教材P47至P48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2.农作物:水稻。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1.识记农业区位、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学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重难点) 3.掌握农业地域的形成及特点。(重点) 教材整理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阅读教材P42至P44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第三节 城市化 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动力。 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重点) 3.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措施。(重难点) 教材整理1 什么是城市化 阅读教材P31~P32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化含义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城市化标志 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城市化动力机制 含义 表现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 2.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的关系。(重点) 3.理解城市体系的形成及空间分布特点。(重难点) 教材整理1 城市的不同等级 阅读教材P25至P27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等级的划分 (1)依据:以城市人口规模为标准。 (2)等级:从小到大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等。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2.理解主要功能区的形成及布局特点。(重点) 3.掌握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成因。(重难点) 教材整理1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阅读教材P18~P21上部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的土地利用 (1)主要类型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特点 ①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特点不同。
章末分层突破 (教师用书独具)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 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人地协调发展 ②现代型 ③国际人口迁移 ④原始型 ⑤环境承载力 ⑥经济因素为主 人口增长特点分析 读下图,回答下题。 我国某省1990~2014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动示意图 1.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解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省1990~2000年常住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说明人口增长率较高;200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理解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联系和区别。(重难点) 3.掌握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重点) 教材整理1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阅读教材P12至P13上部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环境承载力 (1)含义: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 2.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重点) 3.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重难点) 教材整理1 人口的迁移 阅读教材P8至P9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课标重在对资料的分析,此处的资料除了包括文字说明外,还包括课文中提供的插图,我认为对后者的分析更为重要。所以本节内容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读图分析法,这样可以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可以通过读图分析掌握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通过插图上的景观变化来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是通过读图分析,掌握读图析图的能力,也就掌握了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的插图主要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