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地理教案 > 高一 > 正文

:高一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1
:高一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
课标细化
1.知道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作用
2.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并能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和线路
3.说明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
二、学情分析
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提高课堂实效是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交通运输这一内容的知识相对简单,学生对身边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均有一定的感性认知。故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重在知识的引导和方法的点拨;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课堂,积极动脑、动手、动口。教师还通过教材和相关补充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图文信息,深挖有用信息,建构起解决相似问题的思维模式;并穿插练习进行巩固,讲练结合,实现知识的迁移,提高课堂实效。
三、教材分析
人类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和邮政通信等。地域联系对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全球化主要得益各种地域联系方式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商品的循环,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因此,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就选择了交通运输这一最重要的地域联系方式进行讲授。
本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通过对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比较,阐述了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发展趋势,并选取“南昆铁路建设”为案例来说明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材材料偏少,且缺乏分析方法的指导和具体的实例印证,要想完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靠单纯的教材讲解有些枯燥。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区位因素分析进行深化,对南昆铁路建设前后的基本情况以小组讨论、读图活动等形式进行补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交通运输线路的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
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高一地理必修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教学设计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