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源分类 2、山西煤炭资源有哪些优越的开发条件 3、我国怎样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
3.1 能源资源的开发 ——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材分析】 区域发展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实施改造,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区域所拥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方向;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节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说明能源资源的开发。教材首先开门见山地点明了能源基地建设的三大条件,接着又说明我国对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三项措施,指出能源基地建设中存在
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课标要求】 以某一区域为实例,分析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问题,诸如森林、湿地、水资源、草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以区域环境建设为主题,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介绍森林的开发与保护,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节学习,旨在让学生理解雨林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意义和雨林的脆弱性,理解应以全球的、长远的眼光审视雨林目
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目标】 1.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 2.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3. 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4. 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5. 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3课时 【课标要求】 1.理解荒漠化的过程,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问题。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4.树立土地荒漠化问题的一般的分析方法和思路,积累常用语言,即学会知识的迁移运用。
一、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圈层构造,初步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和划分依据 2.使学生了解各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
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治 ——以“泥石流为例”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 在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防治这一部分,不同版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概括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性。 2.区别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 教学重难点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