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草原
【教材分析】
这是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是一片散文,作者用热情、洋溢、优美的语言将草原的美和蒙古人的热情、憨厚表达的淋漓尽致。全文以作者行踪为线索,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为人们展现出了一幅蒙汉民族大团结的和谐优美画卷。
课文共 5个自然段,共分为3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平铺直述,描写了作者初到草原时,草原给作者带来的无限乐趣,回味无穷。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中第一部分,着重描写了距目的地几十里外蒙古主人前来迎接的场面。第三自然段是第二段中第二部分,描写出蒙古包外周围人们的热情迎接。第四自然段是第二段中第三部分,重点描写了蒙古包内人们用酒肉款待作者的场景。第五自然段是第三大段,是感情升华的段落,描写了看完当比精彩的表演后,蒙汉情深作者不忍话别的场面。
【学情分析】
1、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本文的表达形式上虽然相对分散,但每一字每一句都紧扣住了草原的优美和蒙汉情深这一主题。组织材料时应引导学生潜心阅读,在阅读中感受草原的美丽、蒙古人的热情好客以及蒙汉民族的团结协作。
2、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培养他们能够在自己经历见闻中简单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这正是散文题材的精髓之处。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文分两个课时进行讲授,主要是通过品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蒙古大草原的美丽和蒙汉民族的和谐、团结协作。作为一篇精讲课文,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要以品读讲解为主,不过一定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导整个课堂的教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
3、默读课文,说说那些地方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画出比喻句。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构想美丽的草原花卷,体会草原人的热情好客及蒙汉民族大团结的深意。
5、学习课文中作者以行踪为线索的写作顺序,学习散文写作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