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教材分析】
这是第十一册的第十五篇课文,也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精讲课文。
课文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与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的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却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立的风景,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流畅,情景交融,由物及人,托物抒情,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独特的充满生命力量的风景画,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和情感体验的好材料。
课文共 9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平铺直述,描写出这就是一棵再平常不过的柳树,为下文中它的神奇做好铺垫。第二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主旨段,强调了这棵平常柳树的神奇之处:因为生长在青海高原上。这一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指引下文。第三自然段描写了这棵柳树生长环境的恶略及作者初见时的诧异感受。第四自然段重点表达了作者对比周围环境后,疑惑这棵柳树在如此贫瘠的土地上为何生长态势还这么雄壮?能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第五自然段详细的描写了柳树的长势以及给人以生命伟大的感受。第六、七两个自然段作者猜测和想象这课平常的柳树是如何经历风雨洗礼存活并顽强生长下来的,衬托出了柳树的顽强精神。第八自然段作者拿自己家乡平常柳树与高原柳树对比,映射出高原柳树生长道路的艰辛和生命的可贵。最后一段是总结段,弘扬了高原柳树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由物及人,确实值得人们去效仿学习。
【学情分析】
1、柳树是非常平常的树木,只因这株柳树生长环境的特殊,使作者在全文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这株柳树的情有独钟,直到心生敬畏。组织材料时应引导学生潜心阅读,在阅读中感受青海柳树的特别神奇之处,着重培养孩子潜心阅读的能力。
2、作为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本课以描写的表达方式给学生展现了一副贫瘠土地上的亮丽风景。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柳树,课间提问组织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培养他们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文分两个课时进行讲授,主要是通过品读课文,由物及人的感悟生命力的顽强与伟大。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掌握课文大意,把握文中所要描述的主要内容,同时扫清生字词障碍;再读课文时,则是精读,重点品味作者由物及人的描写表达方式,感悟高原柳的顽强生命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讲授的最后,以第五自然段为范例,学习如何描绘一副壮观的独立一方的风景画。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