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姥姥的剪纸
【教材分析】
这是第十一册的第十二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
《姥姥的剪纸》一文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能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姥姥的剪纸》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以“剪纸”贯穿全文将文章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第二部分:4-6自然段写姥姥在我的刁难下,尽展技艺,第三部分:7-12自然段写姥姥的剪纸表达了与我的浓浓情深,第四部分:13自然段,写姥姥用剪纸表达对远方我的牵挂,姥姥的剪纸是我永远的回忆。
【学情分析】
剪纸对于现在的学生尤其是在城里的孩子接触的已经特别的少,最多可能就是在春节的时候可以看到现成的剪纸,但是对于剪纸的过程、剪纸的技艺以及在剪纸过程中表现的感情已是越来越淡。这篇课文就是引导学生在了解剪纸这一民进技艺的同时,学会体会因剪纸这一事物所折射出的浓浓的深情。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文分两个课时进行讲授,主要是通过品读课文来感悟文中所传递出的浓浓的深情。为了加深学生对姥姥与“我”情感的理解,可以将这部分内容中的几幅“牛兔图”展示给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加以想象,学生明白这些“小兔骑牛图”“老牛小兔啃草图”等等,意思是说兔子总是在玩耍,老牛总是在干活,就好象姥姥对“我”的喜爱与呵护。同时也可以将“我”和姥姥的之间的一系列对话让学生分别角色扮演进行朗读,切身感受“我”与姥姥之间浓浓的深情。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中对于情感的表达技巧。
2、联系日常生活以及上下文,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姥姥深切的思念。
4、学习用对话的方式表达情感。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