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 > 正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墨竹图题诗》北师大版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8-13
:

《墨竹图题诗》

【教材分析】

《墨竹图题诗》是本册课文八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岁寒三友,它选编了六篇课文介绍“岁寒三友”-----松,竹,梅的名家名篇。其中前三首古诗《墨竹图题诗》《苍松怪石图题诗》《墨梅图题诗》为主体课文,而《梅香正浓》《竹颂》《黄山松》为拓展阅读课文。他们同为写松、竹、梅,但体裁各异,笔法不拘一格。在教学时以前三首古诗为重点学习。这三首古诗都是诗配画,可以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深远,相得益彰。松、竹、梅之所以成为岁寒三友,不仅因为三者不惧寒冷,更是因为他们能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卓尔不群的气节和人品。而《墨竹图题诗》是郑板桥在山东任职时看到山东受灾,饥民无数,作为一名体恤百姓的县官,他整日为民奔波,白天劳顿,夜不思眠。本诗记载的是又一个不眠的夜晚,作者听着冷雨拍打窗子,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竟错觉为百姓发出啼饥号寒的怨声,于是提笔展纸作画,遂成此诗。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应该具备识图,读悟古诗的能力,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赏图画,熟读古诗,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法引导,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利用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墨竹图,感悟墨竹的特点。让学生感情朗读,自主学习,自主理解,领会图题诗的诗情画意,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此篇教学需要将图与诗两者结合起来,在诗中看图,在图中悟诗,实现情于理的交融。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收到古典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3、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以及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墨竹图题诗》北师大版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x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