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少年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并灵活运用“热衷、掌故、芳菲、栩栩如生、疑惑不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给课文分段,总结各段的意思。
3.明白文章中讲述的游历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逗号、分号和句号的不同用法。
5.学做读书摘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练习的形式呈现对文本的预习情况。
2.展开小组讨论,明白课文介绍了哪些关于游历的故事。
3.小练笔,深化对游历的认识与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游历的故事,培养自己的兴趣,做出自己的打算。
重难点分析:
本课结构清晰,故事简练,学生易于理解。同时文章用词优美,讲究遣词造句,所以引导学生积累并学会运用优美词句是教学的重点。
文章主题突出,学生的经历使然,虽有认同但不一定能够全部理解。所以,应着重让学生理解游历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在旅行中、在生活中长见识,学知识。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 |
设计说明 |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师生交流自己的旅行经历。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谈谈对课题的理解。 二、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学情。 课件展示 1.指名读课文,并说说通过读文章自己了解到了什么。 2.教师出示关于基本内容的课堂练习,学生用抢答的方式汇报预习情况。
三、引导学生品读,了解游历故事。 1.学生小组读3-5自然段,讨论:文章中介绍了哪些关于游历的故事?分别是怎样介绍的? 课件展示 2.教师抓住要点引导学生交流: (1)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就到祖国各地去旅行,为后来撰著《史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c_V`SK6i (2)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写成一部真实记录祖国山水地貌的专著——《徐霞客游记》。 (3)唐代诗人白居易一生酷爱旅游,吟诗时留下疑点,宋代科学家沈括游玩解疑。 |
让文本语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交点有联系,让语文学习更具生活气息。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把学生的预习作为教学的起点和支撑。 预习情况的检查更具趣味性和实效性,把课堂的效率予以提高。
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小组学习,使小组讨论更具实用性,使学生学习的合作价值更高。
细节性的问题要微妙处理,在交流中慢慢引导学生的深度思考。
|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