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自古以来,花常是诗人墨客和歌者吟咏的对象,不同的花有着不同的品质内涵。
(教师出示陈毅的诗)
幽兰生山谷,本自无人知。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百合花)
(学生朗读诗歌,教师向学生解释诗歌大意:百合生长在幽深僻静的山谷之中,原本它只是默默无闻,无人问津。然而,当百合盛开之时,闻香而来的人们却是络绎不绝)
师:百合花如此迷人、芳香,受人欢迎,然而诗中所描绘的百合花还不够详细,让人意犹未尽,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有关百合花更多的故事呢?(想)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台湾作家林清玄的《百合花开》。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百合花开,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这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呢?仔细阅读文章后,说说百合花开时的景象。
①学生散读课文
②学生交流(明确:文章第14节)
③齐读文章第14节
2.孩童前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情侣许下“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见到它的美丽后而流下感动的眼泪,那么,如果当你见到这美丽动人、沁人心脾的百合花时,你会做些什么呢?
(明确:模仿前几句分局的格式。我望着这漫山遍野的百合,深深地被它的坚强执著所折服,感受着其体内的那份坚韧与顽强。……)
① 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圈划相关语句。
②学生交流各自体会,为第14节添加一句话。
③教师适当点评。
(三)研读课文
1.出示“学习提示”
用心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在文章中,一株百合为什么能够成为“百合谷”,它究竟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
走进文本,画出相关语句,说说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再体会着读一读。
|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书就是要全身心的投入
课文写了一株百合花,在不同的人眼中是不一样的,在作者眼中的百合花又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思考:这是一株怎么样的百合,注意文中的词语,句子。要从这些词语中读出百合的形象,用恰当的小词语概括出来写在边上。
师:每个同学都读出了百合的形象,它究竟是一株怎样的百合呢?
2.学生交流
生:是坚定的百合(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
师:请你把坚定两个字写在黑板上。
生:伟大的百合(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生板书伟大
生:谦虚的百合(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谨
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生板书谦虚
师:很多同学都划到了这句,课件出示“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请大家大声的读,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这是怎样的百合?
生:有责任心的百合
师:“我要开花要读得坚决”谁来读。花的价值在于开花,这是怎样的百合?
生:不向命运低头
师:读一读这段,体会这层意思
生: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前进的百合
生:一直努力的百合
生:用花来证明自己
生:顽强的百合
师:这里一连用了三个“我要开花”读出气势来。一起来读
文中还有描绘百合花的句子吗?
生:纯洁美丽(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生:坚持不懈
生:名副其实
生:自信
生:不容易
师:你也很不容易,你发现了课文中的“终于”两字,是经历了思考的,我们读书就是要从字里行间读出体会
生:一心为别人造福
(此时黑板上学生已经板书了十几个词语了)
师:(看着黑板上的填空)这是一株()的百合。(用学生板书的词语集体口答填空)
这株百合在作者眼中是近乎完美的,如果一个人有这些优点也是近乎完美的,我们读出这些形象还是不够的,林清玄还给百合这个形象给予了什么意义呢,是什么使它具有这些品质呢。是什么力量使它开出了第一朵花,用你发现的眼光去文中寻找答案。注意百合在文中所说的话语。
|
用赞美百合的诗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朗读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这是感悟过程的第一步,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的语言清丽、质朴,无形中有股感染力,让学生首先受到语言的熏陶,更快地沉浸到文本中去。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沉浸到文本中,通过品读语句体会文本的语言美以及文中蕴含的深意,感悟坚定的信念、执着的奋斗对实现生命价值的意义 。
进一步深入文本,联系自己谈感受,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和体会。
再读文本,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和含义。
加深对文本主题的理解。让学生把课堂上的情感延伸到课外,对课文有更深入的思考,同时可以练一练学生写的能力。阅读同主题的拓展材料,加深文本的情感教育。同时,这也是我们每一篇课文的必有的程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