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人教版 必修2 第1章第1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案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
高中地理人教版 人教版 必修2 第1章第1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教案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让学生学会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让学生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教材分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 人教版 必修2 第6章第2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教案 【课标要求】 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结合具体实际,表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教材分析】 主要涉及的是中国实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及措施,通过对原因和措施的解析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本节教材是全册书的最后一节,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这节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中国为什么要走
高中地理人教版 人教版 必修2 第5章第2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教案 【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教材分析】 交通运输线路对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有着直接的影响。聚落一般集中布局在交通线汇聚的区域,例如大多数城市都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农村和牧区的镇、旗多数也集中在交通便捷的地区。同样的,交通线路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聚落的发展变化。交通运输线路的兴盛或者衰落都会引起聚落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例如海洋运输的兴
高中地理人教版 人教版 必修2 第5章第1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教案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为“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本节的内容就一定要抓住举例和通过对比分析主要交通方式从而对其进行理解以及应用在生活实际当中。 【教材分析】 交通运输是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因素是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区域经济学习的先导。因此,本节课又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节内容从全书来看并不是一个重点,但是连接和丰富学生关于“农业”
高中地理人教版 人教版 必修2 第3章第3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 人教版中主要叙述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生产对象、产品、影响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以及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分布的地区等。而大牧场放牧业中,教材重点分析了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乳畜业则重点分析了西欧乳畜业发达的原因。希望通过这
高中地理人教版 人教版 必修2 第3章第3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高中地理人教版 人教版 必修2 第3章第2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 第2课时 【课标要求】 1。通过读图会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 2。结合季风水因农业的区位条件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及区位条件。 【教材分析】 《以种植业为主
高中地理人教版 人教版 必修2 第3章第2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1。通过读图会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 2。结合季风水因农业的区位条件归纳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及区位条件。 【教材分析】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内容,上节课学习了《农业的区位选择》,为本节内容做了铺垫,下节将学习《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农业地域类型》,本节内容是本册教材中较为重要的知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教学
高中地理人教版 人教版 必修2 第3章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1课时 【课标要求】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主要的区位因素 2。结合具体农业区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等,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评价,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 俗话说“无农不稳”。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因此,农业在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本课题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另外,关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