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语文教案 内容列表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的内容

  • 四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21课《观潮》教案4(冀教版)

    第21课《观潮》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从而认识到钱塘江大潮是汹涌澎湃的天下奇观。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潮汐”的成因及相关知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学着按时间写作的办法仿写片段《雷雨》。

  • 四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21课《观潮》教案3(冀教版)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 四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21课《观潮》教案2(冀教版)

    第21课《观潮》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景象,突出展示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

  • 四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第21课《观潮》教案1(冀教版)

    一、导入: 1、同学们,爱旅游吗?哪些地方的景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大家能用平时积累的语句来描绘这些令自己难忘的景象,真不错,老师也积累了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师深情背诵课文第三段。 3、出示课题,齐读。

  •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第20课《鸟的天堂》教案(冀教版)

    教学重、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以及树、鸟、人融融相处的优美意境。

  •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第20课《鸟的天堂》教案1(简单引导)冀教版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规律、停泊、留恋、逼近、涨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背诵文中描写榕树样子和鸟儿活动情景的段落。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第20课《鸟的天堂》教案(冀教版)

    《鸟的天堂》 教材分析 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极乐世界。常用来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课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大榕树。我国南方的大榕树适合于鸟儿生活,是鸟儿的“乐园”。这篇课文选自《旅途随笔》,有修改,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课文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

  •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第20课《鸟的天堂》教案(冀教版)

    《鸟的天堂》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安排在冀教版第七册第20课,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 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四单元第20课《鸟的天堂》教案3(冀教版)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四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第20课《鸟的天堂》教案2(冀教版)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感受并欣赏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