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 1、水的组成:(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反应原理:水 通→电 氢气 + 氧气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 1 (口诀: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体积比偏大的原因:1、氧气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 2、氧气的氧化性强,与电极发生反应,消耗了一部分 e。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现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现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一节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 “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体指某种物质;而“炭”指具体的、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 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单质。 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2mg + o2 2mgo 3fe + 2o2 fe3o4 4p + 5o2 2p2 o5 c + o2 co2 s + o2 so2 2h 2o 2 2h 2o+o 2↑ 2kmno4 k2 mno4 + mno2 + o2 ↑ 2kclo3 2kcl + 3o2 ↑
常见气体的制取 教学目标: 1、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2、 巩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规律; 3、 能根据所学知识,灵活地设计和选择实验装置。 教学重难点: 1、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本节课主要包括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五部分,属于中考必考知识点,是继一轮复习后的第一个专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1、能正确书写常用的化学用语2、理解化学用语的涵义并能正确应用。
再探无现象反应发生的证据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酸、碱、盐分别有哪些化学性质并会综合应用这些性质。 2、 通过对酸碱盐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的求同能力和回归总结的能力。 3、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典型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纠错。 难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蒸馏水的制备、碘水中碘的萃取的学习,建立根据混合物组分的特征采取合适分离操作的思维模型,通过Cl-检验的学习,初步理解干扰离子排除的方法。2。初步学会蒸馏、萃取、分液操作的实验技能,能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粗盐提纯的学习,建立物质分离、提纯及SO离子检验的思维模型,并体会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除去的原则和方法。2。能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粗盐的提纯,体会实验条件的控制对完成实验的作用,掌握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及适用范围。
第4课时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微观粒子间的关系。2。建立n、M、Vm、c之间相互转化关系及进行简单计算的思维模型。 一、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计算 1.根据定义式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1)已知溶质的质量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