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无现象反应发生的证据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酸、碱、盐分别有哪些化学性质并会综合应用这些性质。
2、 通过对酸碱盐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的求同能力和回归总结的能力。
3、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典型反应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纠错。
难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思维导图
展示优秀学生的思维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对酸、碱、盐进行了知识梳理,对酸、碱、盐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对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思维能力。
二、 2018考纲要求
设计意图:展示2018考纲对酸、碱、盐的要求,使学生知道中考要求,知道复习的重点和方向。
三、检验碱(OH-)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微课中证明酸和碱的反应方法,总结检验碱(OH-)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巩固碱的化学性质。
四、 合作交流 展示才华
(一)实验探究
微课中证明无现象中和反应的发生,是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加稀盐酸,通过证明氢氧化钠(OH-)的减少或消失,从而证明了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我们可不可以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通过证明盐(H+)的减少或消失来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呢?
提供试剂:
石蕊试液、 pH试纸、锌、氧化铁、氢氧化铜、石灰石、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定性上升到定量:引入传感器的问题
大显身手:巩固酸、碱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既复习了酸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学会如何检验酸的存在,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变色硅胶
用变色硅胶作指示剂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进一步总结证明无现象反应的发生,可以证明反应物的减少,也可以证明新物质的生成。
(三)能力提升
一周后小亮发现上次做实验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其成分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产生了兴趣,作出以下猜想,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