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与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3.了解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现象,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三、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3种状态间的相互转化,理解汽化、液化。 (2)掌握汽化吸热、液化放热的特点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解沸腾现象。 2.过程与方法 探究水沸腾的特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熔化和凝固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1.2.3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现象。 1.2.4了解人类关于物质属性的研究对日常生活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一、教材分析 这一章的主体教学思路是:质量、密度的基本知识——测量物质的密度——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可见本节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 从整个初中力学来看,前面学习了规律型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本节是力学部分的第一个测量型实验,也是的第一个重点实验,因此本节课处于力学实验的核心位置。
第2节 密度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1.2.3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密度在初中物理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教材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本节内容既是对前一节物质的质量等内容的延伸与深化,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接下去要学习的浮力等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2.3.4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二物理中有关光学知识的第一课,主要内容为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及光速这三个知识点。如果把初中学生将要接触的光学知识看成一座大厦的话,光的直线传播就是这些知识的基础,是否掌握这一知识点,不仅影响学生对这一章的学习,而且会影响整个物理学课程中光学部分的学习。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1.1.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1.1.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授课类型 新授 一、教材分析 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很熟悉的物态变化现象,但不同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又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出乎学生意料的且是一个难点,掌握好本节内容是突破本章难点的所在,也是有效学习其它物态变化的基础。 物质熔化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