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其他教案 > 小学科学

小学科学

  •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比较与测量6做一个测量纸带教案(教科版)

    6、做一个测量纸带 【教材简析】 使用小立方体测量圆桶边沿长度或测量更大体量物体的长度时,将无法测量或非常不方便。所以本课,学生需要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种便携式、可以弯曲的、能测量更大物体、方便计数的测量工具——测量纸带。

  •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比较与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教科版)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材简析】 在第四课中,学生已经发现当使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大不相同,没有比较的意义;而使用同一个物体测量,其结果才有可比性。所以在本课中,将引导学生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体验统一使用标准物测量带来的公平与方便。事实上,选择任何一个物体作为全班的标准物都是可以的,但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有更多优势----1.小立方体的每一条边等长;2.可重叠组合;3.可测长度,也可测量高度;4.10个一组方便计数;5.小立方体的边长接近1CM,非常接近国际标准单位。

  •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比较与测量4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教案(教科版)

    4、用不同的物体测量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手来测量距离,但由于用手测量的“拃”单位是非标准的长度单位,所以测量结果不同。那么我们可以选用什么物体来测量长度呢?本节课将选用回形针、木棒等固定长度的物体作为测量工具,发现测量结果比手的测量结果更准确;同时发现用回形针和木棒分别测量同一物体,测量结果不同,通过比较不同物体(不同标准单位)的测量结果,分析原因,理解测量单位的重要性,这些经历为第5课的教学奠定基础,在第5课中,将使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即用同样的标准单位测量

  •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比较与测量3用手来测量教案(教科版)

    《用手来测量》 【教材简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一上年级《比较和测量》的第三课,本课通过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如他们自己的手)开展测量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始转向测量。在用手测量活动中,学生领悟到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同时,在反复标记用手测量“拃”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测量单位首尾相连对测量准确的重要性。

  •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比较与测量2起点和终点教案(教科版)

    2、起点和终点 【教材简析】 《起点和终点》是2017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中的第2课。教材安排了一下三个环节:聚焦(比谁跳得远);探索(比比谁的纸青蛙跳得远);研讨(谁的纸青蛙跳得最远)。这三个环节是层层推进的,教材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首先通过聚焦的问题,调动一年级学生体育课跳远比赛中比谁跳得远的原有体验,迁移到本节课需要探索的问题:比比谁的纸青蛙跳得远。

  •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比较与测量1在观察中比较教案(教科版)

    1、在观察中比较 【教材简析】 《在观察中比较》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单元起始课。本课以生活中儿童常玩的玩具导入课程,让学生们在观察恐龙模型中比较它们的大小。通过不同的方法,“比高低”、“比长短”,并通过简单的表格、画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水 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到的气体,水可以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 [科学探究]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变成了什么样”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第一单元《水》共8课教案

    1、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内容】 新教科版三年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 1、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3、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蒸气。 4、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这个过程叫凝结。

  •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空气》共8课教案汇编

    1.感受空气 【教材简析】 《感受空气》是第二单元《空气》的单元起始课,本课主要借助生活中与空气密切相关的物体来深入研究空气的特征,如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可以流动,能被压缩等,同样也选取了空气和另外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与固体、液体之间的相同点,进而对这些相同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为本单元中持续学习空气做铺垫。

  •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天气》共8课教案汇编

    第三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教材简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交流的形式,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感知不同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好的天气给生活带来便利,恶劣的天气常常会给生活带来麻烦,甚至带来灾难。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