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移多补少》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上册85-86页《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学具或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3.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利用几何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同桌两人一包学具(内装24张圆形纸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课件出示第2页“一、情境导入”)
教师出示情境图,(点击出现:“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观察,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嘛。
学生说出芳芳和晶晶在做纸花。芳芳做了14朵,晶晶做了10朵。
教师问: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个数学问题吗?(点击出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1)芳芳比晶晶多剪了多少朵?
(2)晶晶比芳芳少剪了多少朵?
(3)芳芳和晶晶一共剪了多少朵?
其中前两个问题都用减法算式14—10计算,可以直接让学生进行口算。
第三个问题要用加法算式14+10计算。可以问学生有没有知道答案的,如果知道,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没有学生回答,则告诉学生,这个算式的得数超过20了,究竟是多少,以后再做研究,但对学生提的问题和列的算式要给予肯定的评价。
上述三个问题处理完后,教师可以说:“根据图上的信息,老师还能想到什么问题呢?”(直到学生没有问题)
师:“根据情境图,老师想到了一个和大家不一样的问题,想知道老师想到的是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吗?” (点击出现:“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
如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