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分析生态瓶的制作及“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的活动,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通过分析生态瓶、凯巴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3。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的能力;
2。解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图,培养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3。养成相互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4。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对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关注,养成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习惯,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形成生命科学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生态平衡的概念和自动调节能力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知识,因为:
(l)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内涵是对一个成熟的生态系统特征的高度概括,它既涉及三大功能类群之间的相互联系,如生物种类组成及数量比例,营养结构联系和物质与能量流动的相对稳定性;又涉及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呈现持久的周期性动态平衡。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机制也同样涉及到生态组成、结构和功能等诸方面,如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实质上是强调生物功能类群间的协调关系;天灾人祸的外界干扰导致生态平衡失调则是强调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这部分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教学内容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观点以及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观点,是进行观点教育的极好素材。同时,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的教学内容中,隐含着负反馈调节的规律,利于对学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2。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的内涵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同时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难点。如上所述,这部分知识的综合性很强,学生普遍难于全面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挖掘有关概念和原理中包含的知识要素,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这部分知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