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计划
课题: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德国鲁尔工业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分析和比较,让学生理解传统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
2.结合鲁尔工业区产生的环境污染等局面,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探讨综合整治的措施;
3.通过对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美国“硅谷”的案例分析和比较,让学生理解新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
4.结合新工业地域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加深学生对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难点: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决方法:比较归纳法 知识迁移应用 案例分析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缺勤登记: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地域
【案例】德国鲁尔工业区
二、新工业区
1.【案例】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2.【案例】美国“硅谷”
学生学、思过程设计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讲授】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让学生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直接进入学习主题。
【板书】一:传统工业地域
讲授传统工业地域的概况:
1.代表性地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区等。
2.形成条件:丰富的煤铁资源等。
3.特点:大型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4.代表工业: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