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所以课上应重视朗读,在多样的训练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语感;有机融合听、说、读、写,扎实进行双基训练;在研读中借鉴作者的表达方式,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2.教学背景分析:
《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全文以游览线路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文章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主要内容,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之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在阅读方面,大部分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部分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平淡,有待提高。文字表达上学生的差异较大,所以不能一刀切,要求和评价等方面都要因人而异。
针对以上情况,课前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把抽象文字形象化,让学生理解更加深刻、透彻。
3.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那像……一样……的,是……的声音”造句。背诵第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地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图片)
教学流程: 一、抓住题眼,解读课题
二、以点带面,辐射全文
三、走进鼎湖山,一路听泉
四、夜宿庆云寺,静卧聆听
(一)过渡引读(第四段)
(二)交流汇报
(三)以读代讲,处理其他声音
(四)语言训练,换词体会
(五)仿写句子
(六)引读中心段,深入思考
五、总结全文
一、抓住题眼,解读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4课,请大家齐读课题。课文的题目是《鼎湖山听泉》,你觉得题目的题眼在哪儿?(生说:听泉)
那这个题目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师范读,学生再读。
二、以点带面,辐射全文。
(一)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在写听泉的?
生读文后说出第2、4自然段都写了听泉。
(二)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这两个自然段,看看听泉的时间、地点、方式有什么不同?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