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 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
2.查字典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____齐读课题)
2.导入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 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划出这些句子。
(二) 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
(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