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2。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3。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教学重点:
1。红外线的作用;
2。紫外线的作用。
教学难点:
1。红外线的作用及应用;
2。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
教学用具
有关红外线、紫外线的挂图、光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白天我们看到的光从何而来?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引入: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不能分解,到17世纪英国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极为奇妙的现象,让人们对于上面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大家想知道他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吗?白光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给了基础差的学生一定提示,使其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利用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便于学生更新已有经验,接受新知识,诱导学习动机,丰富感知。
播放关于彩虹传说的动画,提出“为什么天空中会有彩虹呢?”,引出课题。
说明:也可通过播放与光的色散有关的自然现象的图片来引入课题。
二、推进新课
探究点一 色散
情景介绍: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光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dispersion),这才解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牛顿是怎样让太阳光色散的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下。
出示三棱镜让大家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点评:透明的,有三条棱。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调节,另一边用白屏承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了什么?
在黑板上画示意图,播放色散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来解释,更加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和识记。
结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会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色的光屏来承接,在白色光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我们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附近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