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珍稀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初步了解一些动物稀有的原因,并初步了解一些保护珍稀动物的做法。 2、科学探究 发展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学会从资料中获取珍稀动物特点及珍稀原因,发展表达与交流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乐于搜集珍稀动物的资料,并积极主动与他人分享;逐步树立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第四课 哺乳动物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胎生、哺乳。 2、科学探究 形成归纳概括哺乳动物共同特征的能力,在判断哪种动物是哺乳动物的过程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形成研究哺乳动物的兴趣;认真观察比较、积极主动进行判断活动,敢于表达想法,乐于交流。
2.4 哺乳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多种多样的哺乳动物。 2、阐明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描述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三课 鸟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尤其是体表长有羽毛,头部长有喙。 2、科学探究 继续发展观察比较找相同的能力和从相同之中确定鸟类独有特征的能力。逐步形成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的思维能力。
2.3 鸟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鸟的共同特征。 2.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3.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知道鸟的共同特征。
第二课 鱼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鱼的共同特征:体表有鳞,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终身生活在水中。 并能用此共同特征对更多动物是否属于鱼类做出正确判断。 2、科学探究 进一步发展归纳概括推理能力,通过亲身经历,逐步熟练运用找共同特征的科学方法。继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
第一课 昆虫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三对足,头部长有一对触角。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某一动物是否属于昆虫。 2、科学探究 观察昆虫,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初步感知研究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
第三课 空气怎样流动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热空气会上升,周围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因此形成风。 2、科学探究 能用自制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能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能借助合适的方法观察到空气的流动路径,类比推理,分析风是怎样形成的。
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