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主页 > 小学数学教案 内容列表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的内容

  • 五年级数学(下)优秀教案 第三单元 正方体和长方体

    正方体和长方体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下特点: 1、有一条合理的编排线索。 先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再教学它们的表面积,然后教学体积,是一条符合知识间的发展关系、有利于学生认知的线索。把形体的特征安排为第一块内容,能为后面的表面积、体积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 五年级数学(下)优秀教案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因数和倍数 教材分析 1、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知识之一。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等,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潜在认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找倍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系统化。

  • 五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教案 8 数学广角 找次品

    8 数学广角——找次品 一、会用天平找次品,掌握“找次品”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1、在找次品的活动中,可以通过天平演示,也可以不实际称量,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找出次品。

  • 五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教案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1、折线统计图:先用一定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既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 五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教案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分数单位相同,也就是计数单位相同,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

  • 五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教案 图形的运动(三)

    第5课 图形的运动(三) 一、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体会图形旋转的基本要素。 1、旋转的含义: 物体绕某一点或轴运动,这种运动现象称为旋转。

  • 五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教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4课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一、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联系。 1、实际生活中,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另一种数——分数。 2、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 五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3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 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12条棱。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 五年级数学(下)期末复习教案 因数与倍数

    第2课 因数与倍数 一、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如:在算式c÷a=b(a、b、c均是非0自然数)中,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 五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教案 1 观察物体(三)

    1 观察物体(三) 一、能用小正方体摆出从某一方向观察看到指定图形的几何体。 1.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 2.观察由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时,由于前面的小正方体遮挡了后面的小正方体、左面的小正方体遮挡了右面的小正方体、右面的小正方体遮挡了左面的小正方体或者是上面的小正方体遮挡了下面的小正方体,常会漏数被遮挡的小正方体。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