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 > 正文

:《赞美》的高二语文教案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1
:

教学任务: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

2。通过鉴赏,整体感知这篇诗歌的内容大意,理解作者对民族生存力的讴歌。

教学安排:1学时

目标实施:

一、读导入:这首诗规模宏大,自始至终,澎湃着火热的激情,诵读时须注意两点:

一是体会蕴藏在诗行里的强烈的感情,揣摩作者痛苦的悲怆的真切感受;二是注意

每节诗末尾一句“一个民族已经起来”反复吟唱的深厚意味,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带血的呼喊。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介绍:

穆旦,原名查良铮,1918年出生,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至千里之外的边城昆明.1940年毕业后留校。1942年5月毅然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抗战以来他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考验,长沙至昆明的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开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这种见闻和经理引起诗人对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赞美》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礼赞。

三.鉴赏分析全诗

1.第一节:

①第一节诗人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辽阔美丽的大地,走不尽的起伏的山峦,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美丽的河流草原,动听的鸡鸣和狗吠,但这是一片呼啸着干燥的风的荒原土地,低压的暗云下,滚滚东流水唱着单调的歌,表现的是诗人复杂的精神世界。

②诗

《赞美》的高二语文教案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标签: 赞美
上一篇: 项链高二语文教案
下一篇: 高二语文《边城》教案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