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金属的原子结构分析金属的通性,熟悉金属的存在形态、物理共性,通过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分析其他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2。通过实验探究钠、铝分别与氧气的反应,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进一步探究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的变化。
一、金属的通性
1.金属的物理通性
相关链接
金属的物理通性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作还原剂。
(2)金属活泼性的强弱取决于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失去电子能力的大小),与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个数无关。
例1 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都是银白色的固体,都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密度
B.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金属单质都可以和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
D.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所以铝比钠活泼
答案 B
解析 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的固体,硬度和密度较大,但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汞为液体,钠等金属的硬度和密度较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后面的金属(如铜、银等)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金属钠比铝易失去电子,钠比铝活泼。
【考点】金属的通性
【题点】金属通性的综合应用
相关链接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使用
(1)熟知一个规律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该金属的阳离子在水溶液中就比较容易获得电子变成原子。
(2)掌握两种应用
①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判断金属与盐的反应。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
(3)注意三个要点
①适用范围: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仅适用于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超出此范围则不一定适用。
文档为docx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