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生物教案 > 高二 > 正文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用书:第2章第1节课时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10-05
:

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

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1.结合突触的结构图,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和特点。(重、难点)

2.结合“资料分析”,概述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并能以言语区为例,了解大脑的高级功能。

兴 奋 在 神 经 元 之 间 的 传 递

1.结构基础

(1)突触由图中[b]突触前膜,[c]突触间隙,[d]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2)其他结构:

①图中a是指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的膨大部分为突触小体。

②图中e、f、g分别是指突触小泡、神经递质、受体。

2.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神经末梢→[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扩散到[c]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d]突触后膜上的[g]受体→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3.传递方向:单向传递。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e]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4.突触类型(如图)

从结构上来说,突触主要分为两大类:

A.轴突—树突,图示为:。

B.轴突—细胞体,图示为:。

探讨: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其特殊的结构(如图)。根据下图信息,探讨下列问题:

(1)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消耗ATP?递质在突触间隙移动消耗ATP吗?

提示:不需要。需要。不需要。

(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吗?说明原因。

提示:不一定。若释放的为抑制性递质,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3)兴奋在由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中,信号的转变方式是什么?

提示:化学信号―→电信号。

探讨: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的外表面,读图探讨以下有关问题:

(1)刺激a点,电表①、②是否会发生偏转?若发生偏转,偏转几次?

提示:会。电表①发生两次相反的偏转;电表②只发

2018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同步用书:第2章第1节课时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