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教案)
课程标准
1.以一二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与应急措施。
2.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家庭防震避震方案内容、应急避震措施和震后自救与互救的方法。
(2)了解防洪准备事项、洪水应急措施和洪水中的救助要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地震后基本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2)通过读图,使学生掌握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技能。
3.情感目标
(1)提高防灾意识,重视生命价值。
(2)居安思危,在特定时刻,生命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二是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三是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教材运用大量图片生动的介绍了常见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繁。从整个教材内容编排看,第一章是从宏观层面介绍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第二章是从国情层面介绍我国的自然灾害;第三章是从应对层面介绍防灾和减灾。现代安全观强调以人为本,重视生命价值,视保障人的生命为第一目标。本节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一现代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赋予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纵观全书,对学生生活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无疑就是自然灾害的自救与互救能力了。因此,可以说本节内容是全书的落脚所在。本节的重点是“震后自救与互救”和“洪水应急”,难点是“避震”和“洪水中的互救”。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杞人忧天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说从前杞国有个人,整天胡思乱想,担心天会塌下来,地会陷下去。他越想越害怕,整天不开心。现在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下杞人的行为,其实杞人的这种忧患意识还是值得肯定的。世界上自然灾害每天都在发生,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遇到自然灾害的可能,关键是面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当然不能像杞人那样,整天闷闷不乐,无所作为,而应该是在了解自然灾害的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