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考试试题 > 中学历史 > 高一下册 > 期末试题 > 正文

: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27
:高一年级期末测试
历史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0题,共30题)非选择题(第31题—第31题,共4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你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观点出自
A. 墨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儒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忠恕”以及“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尤其是可知这是儒家思想,选项D正确;墨家没有提出忠恕观念以及类似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选项A排除;道家主张无为,而且道家的“道”与材料中的道内涵不同,选项B排除;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与“忠恕”观念不符,排除选项C。
【点睛】解题关键是对先秦各家思想的主要主张有所了解,如儒家观念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该言论
A. 体现了三纲五常和天人合一思想
B. 继承了春秋时期儒学的全部精髓
C. 将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
江苏省宿迁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