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人:彭少瑜 审题人:王国华
一、单选题(共60分)
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材料中“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 自给自足
B. 集约经营
C. 男耕女织
D. 精耕细作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中国古代农业拥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看出其目的在于掌握更多农业耕作技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体现了在有限的土地之下“精耕细作”的特点。故答案为D项。AC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特点,都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集约经营在古代并未产生,它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情况下出现的,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据考古发现,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出土的产品上往住刻有督造的机构、各级工官和生产者的名字。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 工艺水平很高
B. 生产规模庞大
C. 注重产品质量
D. 部门分工细致
【答案】C
【解析】
【详解】产品上刻上有关管理部门和生产者的名字,有利于加强对产品生产的监督,落实奖罚措施,明确质量责任,以保证产品质量,选项C正确;选项A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中未涉及官营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如工匠数量、产品数量等,选项B排除;材料中未指出出土产品所属手工业部门,选项D排除。
3.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广东顺德流行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竟何如?”这反映了
A. 男耕女织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B. 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 海外贸易刺激了国内丝织业生产
D. 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竹枝词》描写了妇女装满蚕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