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高一(下)期末测试卷历史
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曾设司市之职,全面负责所辖市场的刑、政、教、治、量度及禁令。司市之设
A.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B.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利于规范市场商业行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设司市之职,全面负责所辖市场的刑、政、教、治、量度及禁令”可知,司市之职是管理市场的刑、政、教、治等,这有利于市场规范,故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开始于战国,故A选项错误;规范市场商业行为,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而不是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西周时期中央集权此时也尚未形成,故C错误。
2.战国时期,黄老帛书《经法·君正》篇指出“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知地宜需时而树”;荀子有云:“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农业生产
A. 注重遵循自然规律
B. 抵制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C. 牛耕已普及全国
D. 重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知地宜需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等信息反映的是按照时令进行生产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农业生产注重遵循自然规律的特点,故选A项。材料内容体现了根据季节、植物的生长规律播种、管理、收获庄稼等,强调了按照规律办事,没有体现自然灾害的抵制能力是否弱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牛耕普及的问题,并且牛耕的普及全国在汉代,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内容陈述的是应当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的问题,没有体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