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一年历史科试卷
命题学校:闽侯一中 命题教师: 审核教师:高一历史集备组
考试日期:7月9日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 100 分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请直接将第I、Ⅱ卷的答案填入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内,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 土地所有权变更极频繁
B. 个体农耕主要生产形式
C. 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D. 农业中商品化生产较普遍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尽管地主拥有较多土地,但均是出租给佃农耕种,说明当时江南的农业生产形式主要是个体农耕。故答案为B项。地主将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利润,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农产品的用途,不能反映农业商品化生产状况,排除D项。
2.湖南蚕桑业原本比荆(州)襄(阳)落后,在五代时有了一定的发展。《资治通鉴》记载:“湖南民不事蚕桑,(高)郁命民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枢大盛。”这一变化表明
A. 赋税改革促进民间手工业增长
B. 手工业专业化趋势加强
C. 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 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高)郁命民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枢大盛”来看,民众养蚕缫丝是为了上交赋税,从而导致湖南蚕桑业的发展,说明赋税改革促进了民间手工业增长。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手工业的专业化趋势,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不能表明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