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南部中学2019年春高一历史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约翰巴罗在《中国旅行记》(1804年)中写到:在中国,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给一个中国农民足够的土地,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但是,……我们的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而他(中国农民)几乎会无法养家糊口。下列各项与材料所述相符合的是
①对中国传统的精耕细作农业技术的认可
②个体家庭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生产单位
③西方的商品倾销造成了中国农民的贫困
④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他会比任何欧洲的农民更好地利用那块土地”说明对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认可,“ 90%的农民可以认为是个体农民”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经营模式是个体家庭,故①②正确,在1804年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使其“农民可以创造的价值是租金的三倍”可知④正确,而此时期西方国家还没有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所以排除③,正确的选项是B项。
2.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你耕田来我织布”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 ④①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③①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出现于明朝中后期,“你耕田来我织布”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出现于宋朝,“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出现于唐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