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中学高一年级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A. 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 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 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年男子另立户籍在客观上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是从长远与更深层次上讲,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农业人口,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只有在分封制遭到破坏后才会出现宗法制的瓦解,A选项排除。商鞅变法的规定主要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B选项排除。户籍制度加强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C选项排除。
2.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 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 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 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 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国家对社会控制能力较强,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因此战国后期秦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D选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时期确立土地私有制,公田制度遭到破坏,A选项说法错误。铁制生产工具的普及并非只在秦国一地,B选项排除。秦国的交通运输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多大优势,C选项排除。
3.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北宋时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已达266万多匹,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二。这说明长江流域
A. 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
B. 受黄道婆纺织术的影响
C. 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A
【解析】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