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这样的老师
【教材分析】
《一个这样的老师》是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的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它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的策略”教给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特别的独具匠心的老师的形象。文章在写法上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地方法塑造人物,文章既有对怀特森老师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正面描写,又有对“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教学效果的侧面描写,这是本文在写法上的一大特点。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就更加鲜明突出了。本节课,很多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有一定距离,课堂容量较大,采用多媒体课件,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节约了时间,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学情分析】
文中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是一种“冲击”。首先是视觉上的冲击:怀特森老师别具匠心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是心理冲击:他们没有想到怀特森老师会“戏弄”自己的学生,这真是出乎人的意料。再次是思维方式上的冲击:现在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这是对他们多年来的思维方式的一种挑战。最后是生活习惯上的冲击: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学习,而1。且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这些冲击有些是源自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但更多的是源自于怀特森老师与其他老师的不同。对文中老师的看法,评价,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应该提倡更多的个性化,多元化的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思考代替老师语言有可能存在的主观引导,更加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以“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为学习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理活动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这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紧扣文本启发倡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和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从而立体地,丰满地感受人物形象。利用课件,营造环境,氛围,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思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怀特森老师的人格魅力,教学魅力。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学习上,在生活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用事实、用科学的方法纠正错误,坚持真理。
3、了解本文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能深刻感悟怀特森老师的人格魅力及教学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新怀疑主义”的精神,并学习在学习和生活中实践这种精神。
文档为docx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