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 > 正文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预习学案:六国论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8-06
:

六国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疏通文章大意,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与文言句式,训练培养推断词义、翻译能力。

文言实词:弊、道、奉、弥、判、事、迁、与、斯、速、洎、爱、数;

文言虚词:率、盖;

文言句式:被动句、省略句。

2.从议论文写作特点角度鉴赏本文,明确中心论点及分论点的关系,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结构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训练培养鉴赏评价及写作能力。

3.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侮的思想,训练培养分析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教师考查、强调掌握文言重点词句。

2.诵读感知,思考讨论、合作交流,教师点拔,理解解本文写作目的、现实意义及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苏洵关心国家,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抵抗外侮的思想。

推断词义、翻译等能力是文言文阅读必备能力。

六国论(一)

预习任务

一、了解时代背景

苏洵一生经历了北宋真宗、仁宗、英宗三世。北宋中叶以来,东北的契丹和西北的西夏奴隶主贵族的势力逐渐强大,成为北宋王朝的严重威胁。1004年,辽(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军在澶州城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于己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每年向辽纳白银10万两,丝绢20万匹。1042年,宋又在辽要挟割十县土地的情况下,应允每年增纳白银10万两,绢10万匹。1044年,宋又与西夏签约,每年纳白银7万两、绢15万匹,茶叶3万斤。而在此前的1006年,宋曾应允每年给西夏银万两、绢万匹、钱2万贯。苏洵反对这种屈辱求和,认为这和战国时六国“赂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故以《六国论》向北宋统治者陈述政见。

二、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疏通全文,标注词句疑问。

完成、识记文言现象:

(一)古今异义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古义:那实际上 今义:实际上)

2、思厥先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亲)

3、至于颠覆,理固宜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预习学案:六国论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