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 > 正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创造宣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25
:

20  创造宣言

教材分析

《创造宣言》是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在第二单元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理清论证的思路,掌握论证的方法,深化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提高理性思辨能力。《创造宣言》的作者运用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展开有力的批驳,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发出了只要有一滴热情,一滴血汗,都应该创造,都能够创造的宣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学会从分析题目把握文体的角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 品味富有含义的语言,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结合阅读提示,走近作者

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安徽歙县人。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著作丰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巨人”。他的主要教育理论是“生活教育”,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三个方面。

2)写作背景

本文创作于 1943年10月13日,选自《陶行知全集》第四卷(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陶行知在文中的基本观点是: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先生写此文,着重启发青年人,去掉在科学创造方面的妄自菲薄、无所作为的五大思想障碍:环境平凡,生活单调,年龄幼小,能力薄弱,困难当道。

3)知识链接

八大山人  朱耷(1626-约1697),清初画家。南昌(今属江西)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一度为僧,又当道士,在南昌建青云谱道院。有雪个、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别号。擅画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亦写山水,意境冷寂。所画鱼鸟每作“白眼向人”的情态,署款八大山人。他的绘画技法,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工书法,行楷学王羲之,纯朴圆润,自成一格。

《安魂曲》  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最终由他的学生苏斯迈尔根据他留下的手稿续完。莫扎特一生直到穷极潦倒之时,在他的音乐中也一直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的欢乐。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创造宣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