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怀疑与学问
【教材分析】
《怀疑与学问》是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作者是顾颉刚,体裁为议论文,文章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增强创造的自觉意识,激发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怀疑求真的求知态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文章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耐人品味。学习这篇议论文要通过“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词语,理清段落层次”等方法来进行。
【教学目标】
1.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学习课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学习课文通过事例和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3)我知道的议论文文体知识。
2.边读边悟
(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任意运用其中的两个词语说一句话。
虚妄:
墨守:
不攻自破:
辨伪去妄:
(2)阅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中的问题,试编写阅读提纲。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蜜蜂靠什么发出嗡嗡声?
哦,很多同学知道。
可是在过去,很权威的看法都认为蜜蜂靠翅膀振动发声。然而,12岁的农家小女孩聂利却对这一传统说法提出了疑问。
2002年春天,聂利和妹妹聂纯到一个养蜂场去玩,一群群归巢的蜜蜂在巢口嗡嗡地叫个不停,这个在平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现象却引起了聂利的注意。她想:蜜蜂在飞行时不断高速扇动翅膀,使空气振动,产生嗡嗡的声音。可是,它们停在蜂箱上时翅膀并没有振动,为什么还会嗡嗡叫个不停呢?会不会是它另有发音器官呢?聂利从图书室借来《十万个为什么》,书中也明确指出蜜蜂没有发音器官。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聂利决心把这事弄个明白。
在实验中,她观察到的现象是:不论粘住蜜蜂的翅膀,还是剪去蜜蜂的翅膀,它都会嗡嗡地叫起来。聂利通过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蜜蜂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12岁的小姑娘大胆质疑、反复试验而推倒了各科普资料中的权威观点。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相关文章: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