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物理教案 > 八年级 > 正文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优质教案:《从粒子到宇宙》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2
:10.1 认识分子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油膜法测分子大小的原理。
3.知道分子的球形模型,知道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教学重点: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大小的原理、过程以及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教学难点: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数量级。

油膜法整套器具,绿豆,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多姿多彩,千奇百怪,例如:屋檐滴水时间长了,为什么能“水滴石穿”呢?厚厚的鞋底穿久了为什么底会越来越薄呢?铁铲用久了为什么会变薄呢?当我们走近花园时又为什么能闻到花香呢?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对于这些问题,人类很早就在探究其原因。你是怎样想的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认识分子”。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德谟克里特的猜想
1.让学生阅读教材P104至P105中内容,想想人类是怎样认识分子的?
我们注意到人类在认识分子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猜测和想法,我们把这种科学研究方法称为“猜想”。
2.什么是“猜想”呢?
让学生阅读教材P104右下方的方框图:“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经常需要猜想。”
告诉学生猜想必须以科学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乱想,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根据;对于猜想的正确性,我们又要通过实验和实践去检验。
3.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阅读教材后,你认为古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分子的呢?提出过怎样的猜想呢?
古希腊的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提出猜想:大块物质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他把这种物质叫作“原子”,意思是这种粒子是不可再分割的。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上在德谟克里特提出他的猜想之前,也就是公元前11世纪,我国古代思想家对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这一问题就有研究和记载: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战国时期《中庸》也写道:“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探究点二:什么是分子
1.分子概念的来源:在德谟克里特提出他的猜想之后的两千多年中,科学家进行了无数的探索和实验。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化学家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优质教案:《从粒子到宇宙》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zip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标签: 从粒子到宇宙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