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数据的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第一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计算十几减9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口算十几减
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认识余数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2019年7月 第1单元 准备课 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材P2-P5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课本P2-3,例1、2、3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一年级新生大部分都有参加幼儿园的培养学习,对一年级教材的内容大部分都有所掌握,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我们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驭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明确哪些内容要详细讲,哪些内容可以略讲或者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进行重组教材,以达到最高的教学效率。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 以内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可爱的校园
第一单元 加与减 【教学目标】 1、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读懂情境中或表格中蕴含的数学信息,会分析数量关系,并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有条例地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能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细心、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 【教学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算式。 2、通过情境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连加、连减的笔算方法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