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过程 方法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情感
1。理解课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描写。 2。认识孔乙己的形象。 过程 方法 通过了解时代背景,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当时的黑暗社会,并同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孔乙己的艺术形象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
2 我用残损的手掌 从容说课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的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残损的手掌”既是写实,又是诗人坚贞不屈意志的写照。诗歌一方面从实处着笔。描写沦陷区阴暗.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另一方面抒写解放区的明丽.侧重于写意,对象征着 “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深情赞美。在感情的哀怨与欢快上完美统一,抒情风格变幻多姿。
诗两首 从容说课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 《乡愁》是台湾诗人余光中众多以乡愁为主题诗篇中一曲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恋歌。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种物象,并以时间的发展贯穿组合,概括了诗人深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
下册第三单元家国之思 9 鱼我所欲也 1.反复诵读,疏通文义。 2.探究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4.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学会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过程与方法: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重点 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古诗《十五从军征》 教材分析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这首诗没有华丽的修辞,只是用极其朴实的语言,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形象,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8 蒲柳人家(节选) 1.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分析文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3.体会小说中精彩的语言,揣摩语言运用的巧妙。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