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 > 正文

:《咏怀古迹》教学反思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1
:

一、上课背景

1.《咏怀古迹》(其三)是典型的咏史诗。我查阅了初中教材,仅仅《潼关怀古》这一咏史诗歌选编人教材。仔细比较,《潼关怀古》和《咏怀古迹》(其三)的阅读方法还是有差异的。所以,真正对于咏史诗的认识了解,是从本节课开始。

2.高一学生学习诗歌的历史悠久,但真正独立地阅读诗歌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初中的诗歌较浅易,以老师解析为主。中考考的是课内诗歌,学生自主阅读赏析诗歌的意识较薄弱,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

3.诗歌语言的跳跃性等特征,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加之学习必修三时学生刚进入唐诗的学习,他们对诗歌阅读的方法、诗歌的常识掌握了解不多,诸多原因,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了困惑。

二、我的设计前提

考虑到《咏怀古迹》(其三)理解难度不大,诗歌蕴含的情感也并不高深,所以,我在课堂尝试着让学生自主阅读,把握诗人的情感。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我设计的依据是:

①此前,我们学过《过秦论》,我曾给学生说过“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虽然对象是“国”而不是个体的“人”,但其道理是想通的。我们还曾做过“用典”的练习,王寂的《日暮倚杖水边》,其中“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是诗人借屈原、白居易自况,表达对自我品性高洁却不幸被贬逐黜放的命运的愤愤愤不平。

②课前,学生已经学过《秋兴八首》(其一)、《登高》等诗歌,我对诗歌的阅读方法做了讲解。如诗歌“五读”法,即要注意读标题、读作者、读情词、读意象、读注释。我还情调诗歌是浓缩的艺术,要细品,还要借助于想象,进入诗境。

③录像课前一晚,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困难,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根据注释梳理诗意。

三、教学存在的问题

1.还需要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由表达自我思想的能力。

《咏怀古迹》教学反思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标签: 咏怀古迹
上一篇: 《念奴娇》说课设计
下一篇: 《林黛玉进贾府》说课稿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