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 快读网 > 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二 > 正文

:高二语文必修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

来源:快读网 编辑:秩名 时间:2020-03-01
:高二语文必修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继续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2.了解词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领会词中抒情特点及从生活小事去领悟人生哲理及隐喻手法运用。

2.从词句入手,体会炼字炼句的妙处,进而把握作品的意境。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人格,净化情怀。

【教学难点】:领会词中抒情特点及从生活小事去领悟人生哲理及隐喻手法运用。

教学设想:读——析——结——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领会词中抒情特点及从生活小事去领悟人生哲理及隐喻手法运用。

2. 进行挫折教育,学习词人开阔旷达的胸襟,以及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

导入:

在座的学生都是90后,是成长环境最优越的一代人。可有人认为我们大家是:缺少挫折教育的一代,是经不起风雨的一代。大家肯定不会认同。那我们想想,挫折来临时,我们会怎样面对,事实上又是如何面对的呢?是就此消沉逃避还是坦然面对、积极进取呢?

二、作者简介:

我们今天通过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看看苏轼是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的。那位同学来说说自己对苏轼人生经历的了解。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土,四川眉山人,是宋代文学家,书画家。他的一生有三起三落。
嘉祐元年(1056),苏轼首次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苏辙同榜进士。嘉祐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其间因与王安石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罪,即“乌台诗案”下狱,被释后,谪贬黄州。(一起一落)元祐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祐四年,出知杭州。
高二语文必修4《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
以上内容为试读部分,更多内容请下载完整版文档查看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

标签: 定风波
热点图文

快读网 www.kuaidu.com.cn 网站邮箱:wodd7@hotmail.com

Copyright © 2002-2020 KUAIDU. 快读网 版权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