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羽毛球的起源和发展
14-15世纪时的日本 ,当时的球拍为木质,球是樱桃核插上羽毛做成。据传,在14世纪末叶,日本出现了把樱桃插上美丽的羽毛当球,两人用木板来回对打的运动。这便是羽毛球运动的一个大体形式.
1870年,英国一位公爵在他的领地开游园会,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他为使客人们不扫兴,就改在室内进行羽毛球游戏。此后,这项运动便风靡英国。。
1992年,羽毛球在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设立男、女单打和双打4项比赛。这种游戏流行的时间不长便消失了。
18世纪时,印度的蒲那城,出现类似今日羽毛球活动的游戏,以绒线编织成球形,上插羽毛,人手持木拍 ,隔网将球在空中来回对击。
羽毛球运动约于1920年传入我国.70年代,国际羽毛球坛是印尼与我国平分秋色。80年代,优势已转向我国,说明我国羽毛球运动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羽毛球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共设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混合双打5项比赛。
国际羽联对羽毛球的定义
1.球可以有天然材料、人造材料或它们混合制成。只要球的飞行性能与用天然羽毛和羊皮的软木球托制成的球性能相似即可。
2.球应有16根羽毛固定在球托部。
3.羽毛长62--70毫米,每一个球的羽毛从球托面到羽毛尖的长度应该一致。
4.羽毛顶端围成圆形,直径58--68毫米。。
5.球托底部为圆球形,直径为25--28毫米。
6.球重4.74--5.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