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由于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但科普性文章的重点应是弄清楚相关的科普知识。课本中介绍的知识显然不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因此,用什么手段让孩子们透过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围绕课题去说清相关的知识,并了解它们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大自然的种种现象,是本课教学不可忽略的。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文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只是透过课文掌握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还不够。
1、因此,在教学交流时我首先通过课件形象的展示,让学生真正弄懂星座和砧状云,以及石头所代表的意义。砧状云:如果上升气流更强,浓积云云顶即可更向上伸展,云顶可伸展至-15℃以下的高空.于是云顶冻结为冰晶,出现丝缕结构,形成积雨云.积雨云顶部,在高空风的吹拂下,向水平方向展开成砧状,称为砧状云.在顺高空风的方向上,云砧能伸展很远,因而它的伸展方向,可作为判定积雨云的移动方向.然后,又通过出示画面和一些谚语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大自然的文字。在课的最后,我引导孩子们进行了拓展延伸,除了书上列举的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在大自然这本书上,还有哪些文字呢?你还知道哪些和气象有关的谚语吗?学生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纷纷补充: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蚂蚁搬家蛇过道,明天必有大雨到;乌龟背冒汗,出门带雨伞……
2、学习花岗石部分:
师:我来提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花岗石都不能出现在森林里……难道所有的森林都是在花岗石之后长出来的吗?(生:不一定。)怎么不一定法?谁来帮帮我们?
生:有青苔的花岗石,很难有人有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而是通过冰和河流慢慢地爬过来的。
师:花岗石上不能有青苔吗?难道有青苔就一定要爬过来?你的理由不能说服我。自觉坐下来啦?不愿跟我讨论?请别的同学说说看。
生:那个花岗石是很大很大的,一般的很少有人有力气能够把它搬到那里。而且那个花岗石是立在森林里的,不是人有意摆在那里的。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中所选用的图片及文字来源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由于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关知识产权的登记,如有知识产权人并不愿意我们使用,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1234567890@qq.com,我们立即下架或删除。